快递包装污染浪费惊人
人民日报指出现阶段快递包装存在严重的浪费和污染等问题,督促快递行业转型发展,为现阶段污染严重的快递行业敲响了警钟。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业兴起并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快递运输环节成为网上购物满意度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网上购物涉及买家、卖家、快递公司三方,责任的不可区分性使得众商家单纯的依靠增加包装物和填充物等低成本的做法,保障商品运输途中的完整性和网上购物的满意度。网购规模的不断增加,过度包装及包装物污染等问题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在电子商务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快递绿色、轻型化发展受到国家和相关企业的重视,未来快递行业的转型升级备受关注。
市场现状:电商蓬勃发展,快递过度包装引发深思
据统计,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为313.5亿件,共耗用编织袋约32亿条、塑料袋约68亿个、包装箱37亿个、胶带3.3亿卷。在行业严控成本的影响下,快递用塑料包装多为不可降解的劣质塑料制品,其成份和数量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应从各级政府,电商平台、快递公司和消费者全角度切实推行快递包装转型,促进快递行业的逐渐向“轻型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国家层面: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刚性标准,加强监管
解决快递包装过度和包装浪费等问题需要从国家法律层面出发,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严格规范刚性标准,加强对快递行业过度包装的法律约束和制约。2016年8月出台的《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实施方案》鼓励包装绿色化和减量化发展,为快递行业的转型提供了政策方向。2016年以来,政府及相关部门更是针对快递物流业的发展制定了严格的约束标准,为快递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保障。
虽然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发展,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政策对快递包装进行严格的规范。未来,国家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从消费者、平台公司和监管部门的角度设定完善的法律制度,约束快递过度包装行为,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促进转变物流业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鼓励各级政府不同网点设置快递分类回收站,为快递包装的分类回收提供可行性的方案。
企业层面:平台公司积极布局,探索绿色减量措施
在政策约束的背后,还应适度放手鼓励平台公司从企业角度找到解决当前快递过度包装和包装物污染等问题,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层面涉及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在国家政策的促进下,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加快布局,积极探索快递包装新型发展模式。电商平台鼓励使用绿色包装邮寄快递,并选择合适的包装箱避免过度包装和浪费,加大对包装物的回收力度。物流公司规范快递员的分拣行为,逐步推动快递物流的自动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减轻快递包裹野蛮分拣等现象。
终端层面:消费者转变意识,让垃圾回收落在实处
在政府政策和平台公司的积极推动下,消费者作为终端层面的践行者和促进方,应积极的践行快递包装“绿色化”、“轻型化”的发展理念,将行业的转型发展落到实处。在终端消费领域消费者应与平台方相互促进,加大宣传,转变消费者的观念,有意识的对包装物进行分类处理,积极配合快递员对包装物的即送即收,增加回收率。未来,各环节积极促进快递包装减重、绿色发展将有利于推进快递行业的转型升级。
未来中空板市场会有更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厂家意识到环保问题,而且中空板周转箱在成本上面更加省,循环次数更加多!
相关信息
随着《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与《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等政策密集落地,包装机械行业正式被纳入国家智能制造核心扶持领域。这一战略定位标志着行业从传统设备制造向“智能装备+系统解决方案”的转型进入加速期,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迎来政策、市场、技术三重驱动。
数字孪生技术的普及显著减少了包装机的故障停机时间,通过实时监控、预测性维护和流程优化,企业可降低30%-50%的停机时间,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具体分析如下:
伺服驱动技术革新显著提升了小袋包装机的速度,通过全伺服驱动系统、智能控制单元与工业视觉检测系统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包装速度与精准度的同步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到2025年,中国包装机械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需求快速迭代的当下,企业如何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成为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某国内知名包装企业通过部署柔性包装生产线,成功破解了传统生产模式中“大批量单一品种”与“小批量多品种”之间的矛盾,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开辟了差异化竞争的新路径。
机器人企业切入包装赛道并推出全流程无人生产线,是制造业自动化升级的典型实践,其核心价值体现在效率跃升、成本优化、质量可控三大维度,且已在多行业形成可复制的解决方案。以下从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经济价值三个层面展开分析